【非遗巡礼】:在武陵山脉的云雾深处,土家族用歌舞镌刻民族记忆,以乐符对话天地祖先。七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散落的星辰,共同织就一部活态的民族史诗。
梯玛歌:土家文化的百科全书
当土家语吟唱开天辟地的创世史诗,梯玛歌便成为穿越时空的密码。这部集诗、歌、乐、舞为一体的长篇叙事,以韵散交织的独特形式,记录着民族迁徙、祭祀仪式的千年密码。祭司手持八宝铜铃的吟诵声里,藏着整个土家族的精神宇宙。
哭嫁歌:以泪为墨的生命长卷
哭过,我才是你的人!——土家新娘的哭嫁歌是用泪水谱写的抒情诗。出嫁前夜,姑娘们以歌代哭,以哭伴乐,将养育之恩、姐妹情谊化作缠绵的旋律。这充满矛盾的婚俗仪式,恰是土家人对生命最温柔的注解。
打溜子:走向世界的金属交响
《锦鸡出山》的钹锣声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回荡。土家族打溜子以独特的乐汇体系演绎着200多个传统曲牌,四件乐器模仿山涧鸟鸣、溪水流淌,用打击乐绘就《千里江山图》般的音画长卷。
咚咚喹:竹管里的千年回响
三孔一筒音的古老簧管,吹奏出《巴列咚》等二十余支天籁之曲。这种取材竹尾的简易乐器,却能模拟风泉虫鸣之音,被音乐学家称为原始音乐的活化石。
摆手舞:史诗性的身体叙事
当数百人围成摆手堂,以同边手的舞姿再现农耕渔猎场景,便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集体记忆复现。摆手舞用肢体语言书写《民族迁徙图》,每个旋转都是对祖先的致敬。
毛古斯舞:戏剧的原始基因
身披茅草的舞者演绎着渔猎农耕的原始剧幕,对白与舞蹈交织成中国最早的戏剧雏形。这被列为人类非遗的古老舞剧,至今仍在湘西村寨延续着戏剧活化石的生命力。
从梯玛歌的远古吟唱到毛古斯舞的原始戏剧,土家族非遗如同武陵山间的清泉,滋养着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行走的文明密码,让千年摆手舞永远跳响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下。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