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在香港这座摩天大楼与百年唐楼交织的都市里,4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鲜活姿态诉说着岭南文化的千年传承。从大澳渔村的咸水歌到油麻地戏院的粤剧唱腔,这些文化基因既是香港人的集体记忆,更是中华文明在南海之滨的璀璨注脚。让我们循着非遗的脉络,触摸这座城市的灵魂。

粤剧:南国红豆的当代绽放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香港粤剧在文武生谢雪心等名家的推动下焕发新生。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每年上演超200场剧目,其中《紫钗记》等经典改编融合全息投影技术,吸引年轻观众占比达35%。2024年成立的粤剧新星计划已培养青少年学员逾800名。

长洲太平清醮

醉龙舞动的海洋信仰

这项始于18世纪的祈福仪式,每年农历四月上演的醉龙巡游被列为国家级非遗。2025年活动吸引12万游客,其中"包山嘉年华"的平安包制作技艺传承至第四代传人郭锦全,其改良的竹蒸笼工艺使包子保存期延长至72小时。

大澳端午龙舟游涌

渔港的水上史诗

延续百年的传统中,龙舟队员需完成"接神-游涌-送神"三重仪式。2025年赛事采用环保龙舟,其船身彩绘由非遗传承人黄志达以天然矿物颜料绘制,抗紫外线性能提升40%。

港式奶茶制作技艺

丝袜里的浓香密码

"茶餐厅文化"的核心技艺,2024年认证的12位传承人遵循"一冲二焗三撞"古法。兰芳园第二代传人林俊业说:“现在的丝袜奶茶文化是整个香港的骄傲,真的是香港人创造出来的。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同行们一起努力,做好每杯奶茶,把这个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 

第三代传人林俊明研发的低温萃取技术,使茶多酚保留率提升至92%,获布鲁塞尔国际风味评鉴所三星奖。兰芳园等老字号通过"非遗奶茶"IP实现年销售额增长35%,印证技艺的商业价值。

扎作技艺

彩扎狮头的东方美学

夏利莱道"扎作世家"黄宏达制作的狮头,采用金箔与孔雀羽装饰,其独创的"呼吸式"关节设计使狮头摆动幅度增加30%。2025年巴黎时装周上,该技艺与纪梵希联名推出的作品引发收藏热潮。

凉茶配制技艺

廿四味的智慧传承

百年老店"恭和堂"保留的189种古方中,"二十四味"配方含野生土茯苓等岭南药材。2024年其研发的分子冻干技术使凉茶便携装问世,出口量同比增长170%。

当非遗遇见创意之都,传统便不再是橱窗里的标本。香港正以"非遗+科技""非遗+设计"的跨界思维,让文化基因在当代生活中持续进化。这些穿越时光的技艺,恰如维港两岸的灯火——既映照着历史的深邃,又闪耀着未来的光芒。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