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滇西南的苍翠群山中,凤庆县凤山镇安石村如同一颗镶嵌在茶马古道上的明珠。1938年,冯绍裘先生在此试制成功第一桶滇红茶,从此"滇红第一村"的美誉传遍四海。如今,这座海拔1950米的古村落以乡村振兴为笔,以茶文化为墨,绘就了一幅"六园共建、三产融合"的现代富春山居图。

产业振兴:茶香漫谷富民生‌

安石村立足3.2万亩生态茶园核心资源,创新"茶园+果园+花园+菜园+乐园+家园"的‌六园共建模式‌,实现"春夏采茶、秋冬摘果、四季卖花"的循环经济。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全村茶叶年产量达2400吨,产值2835万元,户均增收超5000元。

特色产业"胭脂果"(粗梗稠李)年产量超160斤/户,为村民开辟年收入5-6万元的"甜蜜副业"。

2025年,茶花谷景区带动旅游综合收入突破800万元,村集体经济达47万元。

生态宜居:绿美乡村入画来‌

安石村践行"两山"理念,实施‌"三化共治"工程‌:垃圾分类常态化覆盖23个村民小组,污水处理分散化实现资源回用,厕所改造规范化惠及全村814户。通过"增绿补绿"行动,建成小花园100余处、茶花谷330亩,种植茶花3.2万株,形成"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格局。14.49公里绿美公路串联茶园栈道,游客可漫步云端品茗,体验"茶山即景区、农舍即民宿"的诗意栖居。

文化铸魂:滇红活态博物馆‌

作为滇红茶发源地,安石村建成‌滇红活态博物馆‌,复原1938年制茶场景,打造"采茶-制茶-品茶"全链条体验。每年茶花节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餐饮、民宿等增收。"1938半山酒店"融合苏式建筑与茶文化,成为网红打卡地;非遗工坊传承百抖茶技艺,让古老茶道焕发新生。

治理创新:荣誉满载树标杆‌

安石村以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先后获评: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13年)

‌国家级文明村‌(2021年)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19年)

通过"红黑榜"评比、自然村长制等创新机制,实现村民自治与法治、德治深度融合。

从茶马古道的悠悠驼铃到乡村振兴的铿锵足音,安石村以一片茶叶激活全域发展,用生态底色托起民生幸福。这里,茶山云海依旧,但村庄早已蝶变——传统农事升华为文化体验,祖辈技艺转化为致富密码。正如副标题所咏:"‌古树新芽承玉露,茶乡巨变映霞晖‌",这座滇红故里正以昂扬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