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振亚1928年出生于大连;1953年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科长、副部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1973年调外交部亚洲司工作,任中国驻日使馆参赞、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司长;1988年6月至1993年3月任中国驻日本大使。平山郁夫十分重视日中友好,他当时是日本日中友好协会副会长,经常往来于中日之间,开展民间友好活动。
他告诉我们,当地镰仓市日中友好协会成立以来虽然只有3年,起步较晚,但工作很扎实,常举办教授中国语的讲座,也常派代表团到中国观光访问,所以关心日中友好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说:“这同平山先生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应该对您表示感谢。”
平山郁夫谦逊地说:“我只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大量实际工作都是当地朋友们做的。”
下午,我们和平山郁夫夫妇一起参加镰仓市日中友好协会成立三周年大会。清川谨三会长首先讲话,介绍协会成立三年来日中民间友好活动取得的成果,说愿以大使夫妇的到来为契机,使今后的日中友好活动取得更大的发展。
平山郁夫名誉会长讲话,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介绍中国近年来的重大变化,说敦煌是很值得看的地方,交通也很方便,建议大家到敦煌参观访问,引起全场赞同的掌声。
最后,我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日关系》的演讲,大家听得很认真。在结束时,我祝愿镰仓市日中友好活动在平山郁夫先生的指导下,走在日本全国日中友好活动的前列。
当晚又举行庆祝招待会,镰仓市长中西功、神奈川县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桶本正夫等也都赶来参加,宾主相互举杯祝贺,形成了热烈的中日友好气氛。
镰仓历史文化遗迹和寺院较多,三面环山,风景优美,是著名的观光城市,特别是镰仓大佛,远近闻名。
镰仓大佛
翌日,风和日丽,主人特地带我们参观镰仓大佛,没想到平山郁夫夫妇也赶来陪同。
在四周葱绿古树林内,一尊青铜坐式大佛拔地而起,姿态端庄,面部慈祥,总高度为13.35米,仅耳朵长度就1.9米,重量约121吨。据说大佛铸成后已有700多年历史,虽饱经沧桑,周围寺院多次遭火焚毁,但大佛基本上未受多大损害,保护良好,现已定为“国宝”。
大佛同中国佛像很相似,可以想象古代中日佛教交流多么密切,这对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又起了多么大的作用。
鹤冈八幡宫
我们来到八幡宫庭园内新建的牡丹园参观,老朋友、东京安部牡丹园株式会社社长安部功已经等在那里欢迎我们,说这是近几年在日本各地新开辟的牡丹园之一,目的是让更多的日本群众观赏到从中国引进的优良品种牡丹。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千姿百态,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相信这样高雅的名花也会为日本国民所喜爱。
安部功长期以来从事中日间的牡丹花卉交流,他最早在东京上野动物园附近建立牡丹园,每年牡丹盛开时,都邀请中日各界朋友观赏,搞友好活动,这几年又向各地扩建牡丹园。
八幡宫庭的牡丹园面积不大,也没到开花季节,但每株都含苞丰满、生机盎然,不难想象牡丹盛开时的美丽景象。
安部功还告诉我,中国有一种名贵的绿色牡丹,日本没有,但最近成功地引进了这一品种,真令人高兴!
我祝愿中日间的牡丹友好交流日益发展,日本牡丹园更加繁茂。
主人又好意地带我们到邻近的藤泽市鹄沼海岸,瞻仰聂耳纪念碑。藤泽市长、聂耳纪念碑保存会会长叶山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聂耳纪念碑(图源:《出使东瀛》)
聂耳生活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年轻时就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创作出撼人肺腑的激昂救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奋勇抗敌,是宝贵的音乐天才、伟大的爱国战士!不幸的是,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鹄沼海边游泳时溺水身亡,年仅23岁。日本朋友为了纪念聂耳,特地于1954年在这里建起聂耳纪念碑。不少人到碑前献花致敬,表达对聂耳的怀念和敬意。
纪念碑左上角的聂耳头像(图源:《出使东瀛》)
我和夫人韩秋芳、叶山峻市长、平山郁夫和美知子夫人一起,在聂耳纪念碑前献花,鞠躬致敬。面前矗立着方形褐色石碑,左上方有著名雕刻家菅沼三郎制作的聂耳圆形头像,右下方有“聂耳”两个大字,再远望去则是广阔的大海,柔和的波浪声清晰传来。碑前地面凸起长方形白色平台,托着“耳”字型平碑,给人以聂耳长眠于此的墓地感觉。
我在庄重朴实的聂耳纪念碑前伫立良久,心中充满无限敬意。如果聂耳在天有灵,得知他当年灾难深重的祖国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正昂首阔步地迈向富强,他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正为凝聚中华民族齐心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发挥着巨大的激励作用,该是多么的欣慰啊!
叶山峻市长说,在聂耳逝世50周年的1985年,聂耳纪念碑保存会曾对原来的环境美化整修,四周建立短墙,以更好地保护纪念碑。
他还说,藤泽市同聂耳的故乡昆明市已于1981年11月建为友好城市关系,相互往来密切,这里每年不仅有大批日本观光游客,而且也有不少中国朋友来瞻仰聂耳纪念碑。
我感谢叶山峻市长和保存会朋友们为爱护聂耳纪念碑所做的工作,说这对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很有意义。
叶山峻市长送给我一本保存会出版的内有聂耳生前事迹和作品的《聂耳物语》留念。
在告别时,我特别感谢平山郁夫夫妇自始至终陪同我们活动。平山说他们家离鹄沼海岸虽然很近,但平时也很少来这里,今天能来看看聂耳纪念碑,也是难得的机会呢。
后来到1992年6月,日中友好协会定期大会选出平山郁夫接替宇都宫德马,为第四任会长。平山先生更加繁忙,为发展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交流而操心和奔波。
1993年春,我离任回国后,也常有机会见到平山郁夫会长,特别是1999年我接任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首席委员后,因平山郁夫其时恰任日方委员,所以每年都有机会一起参加会议。
“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01年12月,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第15次会议在平山郁夫的家乡广岛召开。会议结束后,双方委员还到平山郁夫的出生地丰田郡濑户田町参观访问。
这里实际上是濑户内海一连串岛屿中的一个小岛,町民多数以捕鱼为生,憨厚淳朴,热情好客,有些人还拿着中日两国国旗欢迎我们。
丰田郡景色
从我们休息的旅馆远望,只见浩瀚的大海同蔚蓝的天空连成一体,苍茫无际,海面平静如镜。白鸥鸣叫飞翔,岛上郁郁葱葱、绿树成荫,一片和平安详。
我称赞平山郁夫的家乡很美,他说自己的童年就是在这个海岛上度过的,常到海边和树林中游玩,无忧无虑,只是到了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后,身边的教师和同学们悲惨地死去,自己也受到幅射,人生才发生了变化,逐渐认识到应该为和平和增进同各国人民的友好而努力。
我们还参观了这里的平山郁夫美术馆。馆内收藏了平山郁夫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作品,包括许多宝贵的草稿和初期作品,能清楚反映出平山郁夫的成长发展道路。
平山郁夫童年画作
美术馆的介绍辞说:神秘的海流和湛蓝的大海给了少年平山郁夫的心灵很大影响,画家的感悟正是在濑户内海山水中培养起来的。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平山郁夫以日本文化源流之一的佛教为题,创作了大量祈盼和平的作品。
这次到平山郁夫家乡的访问,使我们对这位热爱和平、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特别是中日两国人民友谊而顽强奋斗的画家、中日友好人士平山郁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更增加了对他的敬意。
转自:外交官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