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高建中1957年起先后在北京外交学院国际法和国家法教研究室任教员,出国学挪威语并在驻挪威使馆工作,任随员;1964年中期回国,在外交部礼宾司工作,先后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等职;1985年至1993年先后任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和驻塞拉利昂大使。
本文内容
1973年11月初,塞拉利昂总统史蒂文斯来我国进行国事访问,毛主席会见了他,双方谈话一个多小时,气氛亲切友好。周总理同他进行了数次会谈,双方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一致或相近,会谈成果圆满。
访问中,塞方提出希望参观我南方气候与塞相似地区的一个农业项目,以便塞方人员考察借鉴。史蒂文斯总统一行到广州访问时,我们和当地负责同志商量安排参观郊区一农村。
塞拉利昂是一个农业国,20世纪70年代农业发展很好,粮食不仅自给,而且还部分出口,首都地区蔬菜供应也很充分。代表团成员对参观农业项目都很有兴趣,史蒂文斯总统虽然年事已高,但参观农业项目时兴致勃勃。
接竹引水灌溉农田(图源:网络)
当他看到一个小型水利灌渠使用当地生长的一种黄色竹筒作导管引水时,一下把目光就集中到这根管子上来,问这是什么管子。农民说,这是当地漫山遍野都生长的一种竹子,长大成熟后砍下来即可使用,不用花钱去买,坏了以后随时换新的。这种竹子农民使用很广,还可做建筑支架等。
老总统看完之后记在心上,回到宾馆,他亲自约见我,说塞拉利昂也有竹子,但很细小,长不粗,当地老百姓也把它用来建房子或做建筑的支架使用,他还是第一次看到用在引水灌溉上。他要求我和当地政府商量,能否提供一棵粗竹苗,由他随机带回到塞拉利昂试种,希望中方能满足他的这个愿望。
我随即同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研究。技术人员认为,此种竹子移苗或移树均不能保证成活,且中塞路途遥远,路上飞行需要数天,带回去后更无成活可能。
我随即将此意见转告总统,但对方情真意切,仍然坚持要带走一棵试种。我方人员只好在总统一行离开广东之前挖出一棵新鲜竹苗,连根带干长约1米,精心严实包装后交给塞方。总统看后非常高兴,并交随行人员妥为保管,务必完好地带回国内。总统把这棵竹苗视为心爱的“珍宝”。
15年后,即1988年的秋天,我奉命到塞拉利昂任职,但此时史蒂文斯总统已交班引退,并因年迈多病,已不再会见外国客人了。我最终无法知道这棵竹苗的下落,但史蒂文斯老总统关切民生之情始终使我难以忘怀。
图文转自:外交官说事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