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静平1950年生,1968年入伍,曾任驻荷兰大使馆、驻苏丹大使馆武官,1991年和2000年分别任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UNSTO 中东)军事观察员和联合国伊拉克科威特观察团(UNIKOM)首席联络官。
本文内容
考车
埃及观察组是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者最大的观察组之一,担负着伊斯梅利亚哨所和西奈半岛5个哨所的执勤以及几十条路线的巡逻任务。
观察员在哨所执勤期间要单独驾车外出巡逻,巡逻有时要通过地形复杂的沙地和河套。如果没有一定的开车经验和驾驶技术,就很容易陷车。哨所执勤结束回到开罗后,还要轮流到组部值班室值班。值班期间要随时准备驾车外出执行任务。因此,联合国对观察员的驾驶技术要求很严。
有关文件明确规定,观察员必须有至少两年的开车经验,也就是说要有两年经常开车的历史。为了保证观察员执勤时能安全行车不出事故,该组织规定新来的观察员到任后要进行驾驶考核。
不论持国际驾照还是本国驾照,不论是开车多年的老驾驶员,还是新司机,都一律进行考核,谁也不能例外。
为了使观察员掌握如何在沙漠里开车、陷车后如何自救的技能,考核前还要进行沙漠驾驶和陷车自救训练。
作者留影于西奈半岛的沙漠。(图源:作者提供)
那天,观察组的资深观察员、美国少校带我们来到开罗近郊的一片沙漠里,进行沙漠驾驶训练。他告诉我们:“在沙漠里开车要使用四轮驱动,同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一般时速不低于40公里,否则就容易陷车。而保持一定的速度,方向就不好控制,车轮容易打滑,因此驾驶时注意力要集中,随时调整方向。”
实际上,即使按照这些要求去做,陷车未必就能完全避免。总之,在沙漠里开车,陷车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训练中,我们的车子陷了两次,四个车轮有两个被厚厚的沙子埋了一半,无论怎样使用四轮驱动,车子也开不出来。
我们根据美国少校的讲解,从车上取出铁锹和自救板。自救板是长1米多、宽40公分、厚2毫米的一块铁板,上面打了许多茶杯口大小的圆孔,孔与孔之间距离约有三四公分。先用铁锹挖出被埋车轮下面的沙子,然后将自救板垫在下面,最后启动汽车。
4月的开罗已是烈日炎炎,灼热的阳光烤着大地,沙漠里散发着阵阵热浪。美国少校带头挖沙,我们也不甘落后,卖劲地干起来,最后终于把车子开了出来。训练结束准备返回时,我们个个口干舌燥,浑身浸透了汗水。
这位美国少校的祖父生于上海,因此与我们接触时总感到多一些共同语言。他是美国陆战队军官,一米八五的个头,语气诚恳,言谈举止不乏军人的气质和性格。返回途中,我们和他聊了起来,他称赞中国观察员执勤认真、适应工作快。
通过训练,我们对沙漠里开车心中有了底,初步掌握了陷车后的自救方法,同时也熟悉了观察组车辆的性能和特点,为考核奠定了一定基础。
考核不设专门的场地,就在组部附近车水马龙的街道上进行。开罗交通拥挤的状况世界有名,它的汽车流量本来就很大,加上人们不守规则、横冲直闯,往往让外来人担惊受怕、提心吊胆。
开罗人车混杂的道路(图源:EgyptianTumblr)
在北京开车,红灯一亮,司机马上停车,而在开罗则不然,司机偏要往前挤,能挤过去就走,挤不过去再停。因此,在十字路口经常出现红灯亮时不停车、绿灯亮时也不敢走的相互抢道又相互怕撞的拥挤局面。
汽车并不按车道行驶,而是随心所欲,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有时跟着前面的车正常行驶着,突然旁边一辆车不给任何信号,冷不防地插在前面,让人猝不及防。
在开罗,两辆车的车道上,他们能走四辆车;四辆车的车道上,他们能走八辆车。一位加拿大观察员说:“这里人们开车像开飞机。”因为开车应在两条白线中间走,而他们是骑着白线走。不少人一谈起开罗的交通就头疼。
此外,开罗的道路也很复杂,汽车道、有轨电车道时而交叉,时而并行;十字路口设有隔离区,将横向的上下车道分开,使司机左拐时不知应走哪条道。
总之,在开罗开车,既要遵守国际通用的交通规则,又要习惯开罗的交通现状。我虽然有多年的开车经验,但在这种条件下接受考核还是第一次,能否通过,心里没有底。
考车是比较严格的,行驶中出现熄火,离合器、油门配合不好,违反国际通用交通规则,都可能通不过考核。第一次考核通不过,只好等待第二次。考核通不过就不能执行巡逻任务。这不仅影响执勤,而且也影响派出国的声誉。因此,对观察员来说,考核是一件大事。
新来的观察员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紧张心理。有些人由于紧张和对当地道路不熟,从而出现驾驶错误,没有通过考核也不足为怪。熟悉一段时间,下次再考也就通过了,但如果技术根本就不过关,下次再考也不会通过。有的人两次考核都未通过,只好再练,练好了再考,而联合国不提供专门的训练用车。
考核开始了,考官是观察组车辆官手下的一名汽车修理技师,非洲加纳人。他表情严肃,讲话口气生硬,加上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使人更加紧张。他坐在旁边指挥,让你走你就走,让你停你就停,其他什么也不说。
我根据他的指挥,点火发动,松开手闸,挂挡,抬离合器,加油……我尽量保持镇静,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车子平稳地向前驶去,保持着中等速度,与前面车辆也保持了一定距离。
“前面往右拐。”考官指挥说。我轻点刹车,放慢速度,沿着道路右侧,缓缓向右打方向,然后加油又向前驶去,考官没有说什么。我继续平稳地向前开着。
考官说:“前面向左拐。”我仔细观察了前面的十字路口,这是一个较大的路口,和我们道路并行的还有有轨电车道。因此,拐弯时除了注意前面的来车外,还要注意前后有无电车通过。
此外,路口向左分为两个行车道,两道中间有隔离区,两道分别为横向道路的上下行车道。按规定,向左拐自然应从第二个车道拐,但对刚来开罗的人来说,如不注意,往往容易从第一个车道向左拐。这样就错了,可能考核就通不过。
我看了一下前面路口,有些犹豫,问考官应走哪条道。考官说:“你是司机。”我又仔细看了一下路口,断定应从第二个车道拐。于是我放慢速度,从第二个车道拐了过去。考官没有吭声。
考核进行了十几分钟。中途除了一次停车没有打方向灯外,考官没有挑出更大的毛病。他把我带到车辆官办公室,然后对车辆官说我通过了,当天我就拿到该组织的驾照。此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图文转自:外交官说事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