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八百载岭南水乡,十五年振兴征程。从“又紫(滞)又难”的落后村到国家4A级景区的明星村,紫南村以党建引领破局,用创新实践作答,在5.8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了乡村振兴的“佛山样本”。

‌治理革新:从“上访村”到“示范村”‌

2007年,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党委书记潘柱升退役后回乡做了一名不拿一分钱工资的“义工村官”。他向村民立下“四个不”的承诺:第一,在任期间,不会在紫南拿一寸土地;第二,不在村里面办一个企业;第三,不会在村里面安置一个自己的亲戚在村委会上班;第四,在任期间不会拿紫南一分钱工资和报销一分钱的费用。

潘柱升关停了20余家高污染企业,构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治理体系。通过法治规范、德教化人、自治聚力,村集体收入从不足千万跃升至1.6亿元(2022年数据),人均分红1.16万元。其“乡村CEO”模式入选广东省新型集体经济典型案例,职业经理人机制让专业运营激活沉睡资产。他用10多年的时间,把一个曾经的落后村、上访村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产业升级:文旅+农业双轮驱动‌

‌文旅融合‌:打造“村庄上的4A景区”,阿农湾农耕文化园还原桑基鱼塘生态,“紫南船说”水上游填补乡村小型游船管理空白,洛神云筑民宿部落提供工业产品体验新场景。2023年文旅区成功创评国家4A级,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现代农业‌:38亩智慧渔业基地实现年产4000万元产值,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碰撞出高效火花。

‌生态蝶变:水乡古韵与现代宜居共生‌

整治河涌12公里,古榕树群与碧水相映成趣,200余栋民居改造为岭南特色民宿部落。村内保留祠堂、镬耳屋等历史建筑,同时植入文创市集、艺术工坊,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文化赋能:精神富足与物质丰盈同行‌

设立“紫南书院”传承广府文化,举办龙舟赛、开耕节等民俗活动。结对帮扶肇庆、茂名等地的贫困村,输出“紫南经验”。村民自编村歌《紫南美》,唱出“做好人行善事,走前列当表率”的精气神。

从治理困局到振兴标杆,紫南村的蜕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如今,这座古村正以“和美”为底色,续写新时代的田园诗篇——正如那副楹联所书:“桑基鱼塘织就千年梦,文旅融合再启万里程。”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