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腹地,余杭区这座"中华文明圣地"正以乡村振兴的妙笔,绘就着数字时代的田园诗篇。这里不仅是良渚文化发祥地,更是数字经济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沃土。让我们走进这片承载五千年文明的希望田野,感受六个示范村如何以数兴业、以文塑魂、以绿为底,谱写各具特色的振兴华章。

当晨光洒向良渚古城遗址的稻浪,当暮色笼罩径山茶园的绿海,余杭的乡村正在演绎着五千年文明与数字文明碰撞的振兴故事。从数字农业示范到非遗文创开发,从禅茶共生到未来乡村建设,六个示范村犹如六幅画卷,铺展在这片"文明圣地"的土地上。他们以创新实践诠释着"未来已来"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余杭方案。

良渚街道新港村

数字农场的样板间

新港村建成全省首个"无人农场",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智能化。农户陈建强的200亩数字稻田,通过遥感监测和无人机作业,亩产提升15%。开发的"云上认养"系统,连接城市家庭3000余户。

径山镇径山村

禅茶一体的活态馆

径山村保护千年古茶树,创新"茶禅一味"体验游。茶农周国荣的"径山茶宴",复原宋代点茶技艺,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建设的禅茶文化中心,成为中日茶道交流基地。

瓶窑镇南山村

非遗文创的孵化器

南山村集聚良渚玉雕、余杭纸伞等非遗工坊18家。传承人张美娟的"玉见工坊",年培训学员200余人,开发的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500万元。定期举办的非遗市集,吸引年轻创客入驻。

黄湖镇青山村

未来乡村的试验田

青山村引入"自然好邻居"计划,打造低碳社区。村民王建国的"零碳民宿",采用光伏发电和雨水回收系统,入住率达90%。建设的邻里中心,集成智慧医疗、养老等数字化服务。

鸬鸟镇前庄村

蜜梨产业的甜蜜转型

前庄村发展精品蜜梨种植5000亩,建成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果农李建明的智慧梨园,通过物联网实现精准管理,亩效益达3万元。开发的梨膏、梨酒等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200%。

百丈镇溪口村

竹艺复兴的示范带

溪口村振兴传统竹编产业,建成竹文创产业园。匠人陈水根的"竹语工坊",创新百款竹制品,年产值超800万元。每年举办的国际竹文化节,吸引全球设计师参与。

从数字新港到禅茶径山,从文创南山到低碳青山,余杭六村以不同的维度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在这片融合五千年文明与数字文明的土地上,新时代的余杭人正将文化底蕴与科技创新完美结合,续写着"文明圣地"的崭新篇章!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