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汨罗江畔,屈子遗风润沃土;楚南大地,乡村振兴绘新图。近年来,汨罗市锚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涌现出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的示范村庄。让我们走进这些诗意栖居地,聆听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长乐镇

非遗酿出致富路

以千年长乐甜酒非遗技艺为核心,建成"前店后坊"产业带,年产值突破1.2亿元。村民周海燕通过抖音直播带货,单日销售额达8万元;村集体开发的甜酒文创冰淇淋成为网红产品,带动200余户村民增收。古法酿造车间与VR体验馆的结合,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长乐镇以甜酒为核心驱动乡村全域振兴,通过“非遗传承+工业旅游+跨境电商”模式,实现年产值8亿元、就业7000人的“甜蜜经济”。游客可深度体验麻石街古法酿造、参与节庆活动,购买地理标志产品‌

屈子祠镇伏林村

诗歌田园综合体

依托屈子文化打造"耕读人家"主题村落,建成300亩荷花诗廊、楚辞研学基地。村民自创的《橘颂》实景演出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开发的艾草香囊、楚辞竹简等文创产品远销海外。数字稻田认养系统让都市人云端当"地主",每亩增收4000元。

白塘镇马厅村

智慧渔歌新样板

全省首个5G智慧渔场在此落地,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无人机自动投饵。年产鳜鱼、黄颡鱼等特色水产800吨,通过冷链物流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渔光互补项目上方发电、下方养鱼,年发电收益超600万元,实现"一水两用、渔电双赢"。

弼时镇明月山村

茶旅融合示范带

海拔500米的有机茶园云雾缭绕,茶农佩戴智能手环采集采摘数据。打造的"星空茶舍"玻璃民宿成为网红打卡点,春季采茶节期间日接待游客破万人次。与湖南农大共建的茶多酚提取车间,让夏秋茶身价翻十倍。

桃林寺镇东塘村

绿色循环经济圈

"猪-沼-果"生态链全国闻名,沼气发电覆盖全村,沼液滴灌3000亩柑橘园。开发的"橘香黑猪肉"品牌进驻盒马鲜生,溢价率达30%。村口光伏走廊年减排二氧化碳1200吨,获评"中国零碳乡村试点"。

三江镇八景村

艺术唤醒古村落

中央美院团队驻村改造,夯土老屋变身艺术工作室,废弃粮仓改造为现代美术馆。村民吴伟军的铜官窑柴烧技艺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带动30多名年轻人返乡创业。四季艺术节吸引国内外艺术家驻留创作,年创收超2000万元。

从非遗工坊到数字渔场,从诗画田园到艺术村落,汨罗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书写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传奇。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产业之笔蘸取生态之色,绘就了共同富裕的壮美画卷,奏响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交响曲"!

香港环球卫视《乡村振兴》栏目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精彩故事,展现乡村振兴伟大成果,见证华夏大地非凡传奇,传承中华民族奋进拼搏精神!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辑: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