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在云南西双版纳的苍翠雨林深处,基诺族用千年时光编织着文明的密码。当竹筒乐的清响穿透云雾,当砍刀布的斑斓映照山涧,这个古老民族以非遗为笔,在时光长河中书写着活态传承的史诗。

基诺族织锦:经纬间的文明密码

基诺族女子以腰机为笔,彩线为墨,编织出“砍刀布”这一民族符号。这项市级非遗技艺,每一寸布料都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厚实如雨林土壤,斑斓似山花绽放。 2021年列入州级非遗名录后,基诺少女腰微在母亲指导下学习织锦,誓言为母亲缝制最独特的基诺新衣。 木梭穿梭间,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民族记忆的延续。

奇科·布姑(竹筒乐):雨林深处的天籁之音

“奇科”与“布姑”两支竹筒乐器,2005年列入州级非遗,2023年升格为云南省级非遗。 过去,它们用于狩猎庆贺与信息传递;如今,在巴朵村的舞台上,竹筒敲击出清脆节律,如雨林溪流般流淌。孩子们化身“小匠人”,轻敲竹筒时,古老音符正跨越时空,与现代文明共鸣。

攸乐茶文化:古茶山的千年回响

基诺山作为六大古茶山之一,攸乐茶文化是省级非遗项目。 从茶马古道以茶换物,到祭茶神仪式,茶叶早已融入基诺族血脉。非遗传承人泽白以基诺语讲述“吃得苦中苦,甘甜自然来”的制茶哲学,孩子们学习冲泡技艺时,指尖流转的是对自然的感恩。

大鼓舞:血脉沸腾的集体记忆

成年礼仪式上,非遗大鼓舞撼动山林。鼓点如心跳,舞步似山风,这项省级非遗项目让族人凝聚成一体。 当鼓声响起,基诺少年许下誓言,雨林为之震颤——这是青春与传统的对话,更是民族魂的永恒燃烧。

基诺族特懋克节:雨林中的铁器史诗与新年庆典

特懋克节(基诺语意为“盛大的打铁节”)是基诺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源于对铁器创制的纪念。传说中,基诺族祖先从大鼓中走出,铁器的使用使民族告别石器时代,因此每年通过祭祀大鼓、铁匠神和备耕仪式,感恩自然与祖先的馈赠。1988年,西双版纳州将其定为基诺族年节,时间固定为公历2月6日至8日。

祭大鼓首日由长老“卓巴”主持剽牛仪式,敲响象征民族起源的太阳鼓,跳大鼓舞(“厄扯歌”)。鼓声如雷,舞步似雨林风动,族人通过舞蹈与祖先对话。

祭铁匠神次日举行打铁仪式,铁匠开炉锻造农具,村民敬献竹鼠,感念铁器对生产生活的变革。

‌备耕祈福第三日长老在寨门外摆祭品念祭词,祈求风调雨顺,并跳“嘎柱咧”舞辞旧迎新。

文化意义2021年列入国家级非遗后,特懋克节成为基诺族文化活态传承的载体。节日中剽牛分肉、长桌宴等习俗,既凝聚民族认同,也展现从刀耕火种到乡村振兴的跨越。

从经纬交织的砍刀布,到竹筒乐中的雨林回响;从茶香氤氲的古老智慧,到鼓点激荡的青春誓言,基诺族非遗如星河璀璨,照亮文明传承之路。 让我们携手守护这份“活态火焰”,让千年匠心在新时代绽放永恒华光。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撰稿:清   沨

责编:尚   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