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金文敏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外语系,曾任中学教师、大学教师,以外交官夫人身份在中国驻外使领馆常驻过5个任期;写作出版了散文集《云雀》,翻译出版了前苏联《商业广告学》等学术专著,在《环球时报》《北京晚报》等报刊及网络上发表过多篇记述国内外见闻和介绍异国风情的文章。
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书里、梦里或影视里,而是在现实中。中国三只小海豚皮皮(雄性)、晨晨和妮妮(雌性)于2010年5月28日凌晨,告别了生养自己的北京海洋馆,乘包机飞往罗马尼亚,于29日下午抵达康斯坦察,从此改换“国籍”,成为罗马尼亚康斯坦察自然博物馆具有表演才能的正式“馆员”。
2010年5月29日下午,初夏的阳光普照在康斯坦察科格尔尼恰努机场平坦的地面上,搭载着中国三头小海豚的包机将要在这里降落。前来接机的有:康斯坦察省省长、罗国家参议院议员、罗中友协康省分会主席、中国驻康斯坦察总领事及全体馆员。我有幸参加这种特殊的欢迎仪式,真是千载难逢。
康斯坦察县议会主席和王铁山总领事喜迎中国小海豚抵达机场。
当地各家电视台进行了报道,各媒体记者举着“长枪短炮”站在烈日下,不错眼球地盯着头上的天空,生怕错过飞机降落的最佳时机。
在大家的急待中,经过14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和近10个小时的地面运输,小海豚的专机终于在2点50分出现在机场的上空并徐徐降落。刹那间,掌声、欢呼声和相机的快门声响成一片,我真担心会惊醒沉睡中的“小贵宾”。
三只沉睡中的小海豚——皮皮、晨晨和妮妮顺利抵达机场。随机抵达的有北京海洋馆两名训练员、中方聘请的两位日本兽医、赴京学习的罗方训练员和兽医。装载小海豚的三个大木箱卸下飞机后马上被抬上三辆专车,由警车开道,宪兵护送,从机场浩浩荡荡驶向它们的新家——康斯坦察自然博物馆,沿途受到市民的欢呼和喝彩。
许多小朋友来到自然博物馆门前,迎接中国小海豚的到来。
数百名儿童在家长陪同下,赶到自然博物馆门口迎接中国海豚的到来。
此时的自然博物馆像庆祝盛大节日般热闹非凡。海豚馆门口挂起巨大的横幅,上面印着中国国旗、康省省徽、自然博物馆和北京海洋馆馆标及欢迎标语。大门前的花园里新添了“三只小海豚跳水”的雕塑。花园里玫瑰盛开,花香袭人。
博物馆馆长和下属海豚馆馆长以及几十名工作人员前后忙碌,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掩饰的笑容。自从去年该馆最后一只名叫“马克”的海豚去世后,就从来没见到他们像今天这样快乐过。
小海豚被吊运进入康港自然博物馆专用水池。
躺在担架上的小海豚先被专用铲车从专车上卸下,然后由大吊车高高吊起,越过博物馆的高墙,放置到海豚馆的露天水池的岸上。虽然烈日当头,但是看台上座无虚席,大家都为三只小海豚是否能经得住旅途的考验而安全醒来捏着一把汗。
中国专家给它们抽血体检,注射解醒药。几分钟后,第一只海豚苏醒,立刻钻进水中欢快地游了起来,全场都为运送成功高兴得欢呼起来。博物馆馆长极其兴奋地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
第一只小海豚在水中不停地游来游去,一觉醒来的它,感觉到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于是它拼命地寻找自己熟悉的“家”和那些家庭成员,努力让自己的记忆清晰起来。
第二只小海豚苏醒后,刚一入水,第一只小家伙立刻得到了信号(海豚是通过水中传导超声波得到信号的),飞也似的奔向伙伴身边。那速度如风驰电掣般,以至于人的眼球都追赶不上。两只小海豚亲热地贴在一起,在水中游了起来,那一时刻,感动得令人落泪。
小海豚对黑海之滨的新家还感到陌生。
罗马尼亚的主要电视台对专机降落、海豚出舱、装车、海豚卸下和苏醒入水的全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其他媒体派出的数十名记者追踪至海豚馆现场拍摄、录制和采访,在当地引起巨大轰动。
康斯坦察迅速掀起一股“中国热”,以至于在后来的几天里,康斯坦察市大小报刊上每天的重要版面都登载三只小海豚的新闻报道和大幅彩照,电视台从早到晚滚动式播放着小海豚的最新消息。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感人的镜头:电视台记者在街头采访一位小朋友,记者问道:“你知道自然博物馆新来的三只小海豚叫什么名字吗?”
小朋友连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叫皮皮、晨晨、妮妮。皮皮是男孩,晨晨和妮妮是女孩。”
记者又问,“你知道这三只小海豚是从哪个国家来的吗?”
小朋友准确地答道:“中国。”
虽然小海豚还没有正式与观众见面,但是它们已经成为当地小朋友心中的明星,成为人们的企盼。
康市自然博物馆成功引进中国小海豚确实来之不易。前两年该馆的最后一只海豚死后,海豚馆便成了有名无实的“空壳”。因受有关国际公约限制,不能在当地的黑海捕捞海豚用以补充。该馆曾联系许多国家求购,但都遭到拒绝。
中国驻康斯坦察总领事馆协助北京海洋馆和康斯坦察自然博物馆建立了直接联系,安排康省副省长率博物馆馆长和海豚专家访华,两馆就引进我国人工繁育的三头表演用海豚和开展科技合作签署了有关协议。
2009年年底,双方就购买海豚正式签署合同。在罗金融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康斯坦察省政府仍然克服困难,从地方财政中挤出36万欧元资金购买海豚,并拨出20万欧元包租专机,完成这次特殊的活体动物长途运输。
2010年3月,罗方派五名训练员和一名兽医赴北京海洋馆培训。随海豚抵罗的中方训练员将在康斯坦察工作3个月,向罗方传授训练和表演技术。
在记者招待会上,罗方还对中国训练员进行了采访。当问及训练员与小海豚的关系时,中国训练员深情地说,在训练中,他是它们的老师;在表演中,他是它们的合作者和朋友;在生活中,他是它们的父母。
中国训练员还向记者介绍,这三头海豚都经过一年半到两年半的严格训练,非常聪明,智力相当于4至5岁的小朋友。他说,小海豚像孩子般时常耍个小聪明,比如把自己喜爱的篮球藏起来,让人找不到,想自己独享等趣闻,逗得全场开怀大笑。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和训练,三头小海豚已经基本适应了新的环境,健康情况良好,活泼可爱,恢复了表演才艺。
7月16日晚,首场正式表演如期举行。康省省长高度重视,率省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全家老小集体出席。各国驻康领事机构代表、各地少年儿童代表、学校师生代表、我国总领馆全体同志和领区华侨共1000多人应邀观看。
来自北京的小海豚在康斯坦察举行首场表演。
演出开始前,主持人代表罗广大观众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感谢,上千名观众报以热烈掌声。三头海豚表演了“跳跃出水” “高空顶球” “直立钻圈” “旋转跳舞” “水面推人”等16种动作,还请观众小朋友现场触摸海豚,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掌声、喝彩声、惊叹声不断。
中国训练员说,这些表演动作对于皮皮、晨晨和妮妮来说都是基本步,在北京海洋馆,它们表演的动作要高难得多。
而康市自然博物馆的海豚馆馆长安杰利卡女士却多次强调说:“我们可不能累着这些心肝宝贝,那些高难动作会有损于它们的筋骨,今后我们让它们比划这些基本动作就足够了。”
康斯坦察是罗马尼亚第二大城市和著名旅游胜地,中国小海豚成功落户此地,如无意外,将至少存活15年。这对进一步扩大中国在罗影响、展示软实力、促进罗民众,尤其是下一代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将发挥长久的作用。小海豚成为中国出使罗马尼亚的特殊使者,两国传统友好的一个纽带。
——写于2010年6月2日
转自: 外交官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