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巡礼】:仲夏的湖南,山歌在绿意葱茏的苗寨间回荡,炭花于深蓝天幕泼洒金芒,鼓点伴随江水奔腾激越。非遗文化正如一股滚烫的“热浪”,席卷三湘四水。  

城步山歌节

万人共唱千年苗音

7月30日,“中国山歌之乡”城步苗族自治县迎来第27届六月六山歌节。原生态《又唱过山飘》、非遗展演《与傩共舞》等节目,将苗乡非遗与现代表演艺术熔于一炉。作为湖南省四大民俗节庆品牌之一,该节庆已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今年以“一路山歌上南山”为主题,推出6大系列活动,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336.9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4.7亿元,非遗文化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张家界武陵源

山水舞台演绎非遗传奇

8月1日起,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启动“非遗进景区”展演。夜幕中的峰林间,土家打溜子钹锣铿锵,阳戏唱腔高亢婉转,花灯舞姿灵动翻飞。活动持续15天,每晚呈现8-10个非遗节目,哭嫁舞、摆手舞、茅古斯舞等将次第登场,让游客在山水间沉浸式感受湘西民俗精髓。

夹山茶禅一味

古泉烹出新意境

7月24日至27日,石门夹山第八届茶禅文化研学营在碧岩泉畔举行。作为“茶禅一味”发源地,夹山以非遗传承人共创模式,将《六祖坛经》研习融入茶事。学员们探访南北镇树龄超百年的金河古茶园,在“喝这一碗·无上清凉”茶会中,让千年禅茶文化焕发新生机。

隆回炭花舞

夜空中的千年星火

在隆回向家牛天岭景区,七江炭花舞点亮夏夜。舞者以夜空为幕,星火作笔,旋动特制炭笼演绎“雪花盖顶”“黄龙缠腰”等经典动作。这项源于梅山文化的古老技艺,从渔猎火把演化成璀璨艺术,火星飞溅如游龙翻腾,先民智慧震撼今人。

长沙弹词

红色故事“潮”表达

8月1日,长沙非遗馆上演“烽火弦歌耀星城”弹词专场。老艺人王志敏携“小戏骨”们以情景剧《传承》破圈;《红旗飘飘上井冈》《雷锋参军》等红色经典,通过“一人一台戏”的弹词绝技,融入口技与情景表演,让革命历史在弦音中热血沸腾。

澧县鼓书

曲艺里的军民鱼水情

建军节当日,澧县大堰垱镇西街文化大院擂响非遗鼓点。鼓盆歌国家级传承人刘静领衔演绎《贺龙智过多安桥》《党恩胜似三春晖》,渔鼓《杨开慧》荡气回肠。这场惠民展演以常德“鼓书”为载体,将红色精神唱进百姓心间。

少年寻非遗

湘西路上的文化薪火

8月2日,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非遗探索营启程湘西。30名少年将探秘蜡染、苗画技艺,体验苗乡茶艺,走访竹山苗寨与十八洞村。孩子们通过撰写非遗解说词、参与语言展演,从“文化接收者”蜕变为新一代传承人。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静默标本,而是山水间的活态传承。从苗岭的晨曦到武陵源的星夜,从长沙戏园的弦歌到澧水河畔的鼓点,湖南非遗正以古老智慧回应时代叩问。当炭花舞的星火落入少年眼眸,当山歌节的声浪激荡云海,这片土地递给世界的文化名片,愈发鲜亮璀璨。

香港环球卫视《非遗巡礼》栏目,探访千年技艺,聆听匠人初心。从苏绣的丝光流转到昆曲的水磨雅韵,从苗银錾刻的星河闪烁,到迷你风筝的云卷云舒,记录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让传统之美闪耀未来。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撰稿:清   沨

编稿: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